Member-only story
[美式人生] 以多元化為名的教育
美國這個國家,一直以來就是以民族大熔爐自居,奉行多元化(Diversity)的目標,不僅是在人員的構成上,更在許多層面上斤斤計較.
很多政府文件都可以有不同語言的翻譯版本,譬如說你要是去考駕照,大都可以找到你選擇的語言所寫的考卷.
經歷過種族民權運動之後,對於多元平權的施行,簡直是到了喪心病狂的程度.
別的不說,為了要讓美國的人種組成能夠多元化,所以美國政府有著綠卡抽籤這樣的活動:每年勻出一定的移民人數配額,開放給某些移民大國(譬如印度和中國大陸)以外的國家的人民來抽籤,抽到的話直接給你綠卡,不必排隊.
然後,在教育制度上也開始了多元化.
有些知名大學的新生遴選委員會覺得某些種族的人太會念書了,所以在申請入學的時候占盡優勢,到後來入學的新生幾乎是偏重在這些種族.
是的,這些種族指的就是亞裔,而且是直指韓國日本華人這樣的亞裔,當然印度也不少.
於是有些學校開始在考慮要設定門檻,每年的新生名額固定給每個族裔(黑/白/亞/西)一個指定的百分比上限,以保障少數族裔的入學機會.
這樣一來,華裔的家長就炸鍋了.
因為很可能發生的情況是即使亞裔的學生在考試分數以及其他申請資格上得到高分,卻因為名額的限定,會輸給各個條件都差他許多的黑/西裔學生.
後來,甚至有所謂的逆境分數的倡議.
前一陣子,老婆緊張地跟我說,我們學區內的中學要被指定試辦多元入學.
嗯?那是啥?
我們這兒的中學是以學區劃分入學的,也就是說你居住在這個學區內的話,就是在這個學區裡的學校就學.
因為我們這裡是個好學區,所以很多家長會提前搬來這裡占位子,造成每次新生入學都會有學生必須被分發到鄰近學區的情況.
即使如此,小孩還是在家裡附近的學校上課.